除了华人夜市我也爱逛马来夜市,因为总可以找到一些我童年记忆中的糕点,或一些新奇的、我没试过的东西。那天发现有个摊位在卖一种球状糕点,类似onde onde却浸泡在液体中,有白有绿,一块简陋的纸皮写着“tapai pulut”。啊?我知道pulut tatai,可什么是tapai pulut?
买了一盒绿色斑兰味的试试,摊住好奇问我:“你懂得吃?”我说试试看,她说非常好吃,很甜很甜的!
同摊位在卖叻沙的大婶说:“担保你下周回来再买。这次一盒,下次三盒!”同时吩咐要放冰箱,冰到冷冷才好吃。
RM2.00一盒才7颗,一点也不便宜。打开盒盖,一股发酵味冲鼻而来,咦,该不会是坏了吧?凑鼻子闻闻,没有发酸味,再沾一点液体舔舔,少许甜甜的。勺起一颗吃,一阵毛骨悚然,糯米球软呼呼带些粉粉的,像久泡失去口感的米饭,还有液体喷出。把它咽下,头皮发麻,然后一股类似酒精的味道从喉咙涌出,但不强烈。
这,该不会是坏到开始发酵了吧?!
上网查看,tapai是一种源自爪哇的发酵甜点,一般用木薯,本地更常用糯米——泡水后蒸煮,再发酵至少两天才算完成。发酵后的tapai如果放在室温太久,会酝酿出一种酒味。虽然如此它却是halal的。
网上有人介绍配雪糕,于是我用来配煎蕊——不是有一种cendol pulut吗?没想到这味道古怪的东西配上椰糖居然还不错!煎蕊本来就是我的最爱,椰糖+椰奶这对天造组合完全转移了tapai刚开始给我的惊悚。浓浓椰糖掩盖了tapai的味道,咬下溢出的带酒液体还丰富了煎蕊的美味,那粉质口感也在带咸味的椰奶调和下不那么恶心,我甚至在细细咀嚼tapai,感受粉质口感被臼齿磨研,结果是越吃越好吃。吃完后肚子还暖暖的呢!
或许我下周真的会再买,这次要用来配什么糖水呢?莫莫渣渣?蕃薯糖水?沾砂糖、花生米又会如何?或者芝麻坚果来点脆口感?
后来跟表姐聊起,原来他们家老早就吃tapai了,还用来入菜——tapai汁炒鸡肉,据说每次一炒必满厨房飘香。
華族稱這道發酵糯米為“酒釀”。
製作酒釀,要用酒餅,馬來族稱為 ragi,大約兩天就可以成熟食用,如果再繼續釀,就會釀成酒。他們因不能飲酒,只好做酒釀自我安慰。
事實上,酒釀 / tapai 含有微少酒精,回教徒可食,有些人食後會 high high 的,因人而異。冬天呷酒釀可以暖身,很舒服。
相信你有食過酒釀湯圓。用酒釀當湯煮雞塊,更是人間極品。
谢谢解说,学习了!
我就一直找不到ragi中文是什么,又不敢写酒饼,原来真的是!
酒酿汤圆没吃过耶,但吃过酒酿鸡肉,赞!
酒釀湯圓
如湯圓,另加上酒釀而已。
哈哈,原来如此。
我只吃过甜汤圆罢了。